什么是“乌拉尔秘密基地”?
- 最新
- 精选
- 区块链
- 汽车
- 创意科技
- 媒体达人
- 电影音乐
- 娱乐休闲
- 生活旅行
- 学习工具
- 历史读书
- 金融理财
- 美食菜谱
什么是“乌拉尔秘密基地”?
(⊙_⊙) 每天一篇全球人文与地理 微信公众号:地球知识局 NO.1524-乌拉尔秘密基地 作者:顾安娜 制图:孙绿 / 校稿:猫斯图 / 编辑:养乐多 1996年4月16日,《纽约时报》刊登了一篇重磅文章。文章直指当时刚刚建立不久,且拿着美国贷款从事和平建设工作的俄罗斯联邦,正在乌拉尔山脉中建设一个“超出需要”的军事防御项目。 俄罗斯疆域辽阔 在崇山峻岭间建了很多不为人知的地方...▼ 根据这篇报道,俄罗斯的秘密基地位于乌拉尔山脉南部的亚曼套山内,是一个可以容纳上万人的综合构筑体。这将会作为俄罗斯领导人在核战争爆发时的避难所,甚至有可能就是一处核武器基地。 这里面藏着啥呢 (图片:Tramp57 / shutterstock)▼ 这不亚于为刚刚告别冷战的世界扔下了一颗舆论核弹,种种揣测和争论由此诞生,历经20多年的时光依然吸引着不少阴谋论爱好者的注意。 “邪恶的山” 亚曼套山位于纵贯南北的乌拉尔山脉南部,平均海拔1300~1400米左右。虽然它的绝对高度不算高,但它海拔1640米的最高峰,却是南乌拉尔山脉的最高峰,这也让这座山在整个乌拉尔山脉里都显得尤其显眼。 位于乌拉尔山脉南部的亚曼套山 大城市乌法在其附近▼ 不过当地人却不是很喜欢它。亚曼套(Ямантау,拉丁转写Yamantau)这个名字,源自当地土著巴什基尔人的语言,意为“邪恶的山”或是“坏山”。 秋季的亚曼套山麓 (图片:Tsibin Konstantin / Wikipedia)▼ 之所以用这个充满嫌弃的说法表述族人所能见的最高山,是因为在巴什基尔传说中,当神创造这座山时,周围的马都死了。而巴什基尔人是一个半游牧民族,会杀死马的山自然也就变成了“邪恶的山”。如果再深挖一步,这个神话的背景,则是亚曼套山周边有沼泽地,不适合大规模放牧,对巴什基尔人的生产颇为不利,山本身受到污名化也就不足为奇了。 巴什基尔人民族英雄萨拉瓦特·尤拉耶夫立的雕像 也是骑在马背上的 (图片:Bulat.Iskhakov / Shutterstock)▼ 如今的巴什基尔人已经不再是半游牧部族,在被俄族征服兼并以后,巴什基尔人已经普遍完成了俄化,并从苏联时期开始被允许拥有自己的地方政府——巴什基尔自治共和国。苏联解体后,这个自治共和国又演变为了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是俄联邦的一份子。 苏联解体后 巴什科尔托斯坦获得了一段短暂的自治权, 随后相关协议被废除了 (图片:Zzzufa / Shutterstock)▼ 这座被他们的祖先嫌弃的亚曼套山,就位于今天的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内。毕竟从地缘上看,这座高山与巴什基尔人的联系还是比较紧密的。融雪河因泽尔河发源自亚曼套山,穿山而出,蜿蜒向西北方向汇入别拉亚河,成为了乌法的母亲河。 确实离得不远 (图片:google map)▼ 而如果仅从行政地图上看,亚曼套山位于西边的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和东边的车里雅宾斯克州之间,到两个联邦主体首府(乌法与车里雅宾斯克)的直线距离也差不多。这种微妙的位置,也很容易让人浮想联翩。 巴什科尔托斯坦共和国与车里雅宾斯克州 之间的亚曼套山▼ 车里雅宾斯克州是出了名的核工业州,这里曾经发生过苏联历史上仅次于切尔诺贝利泄露的克什特姆核廢料爆炸事故,导致下风口东北方向上的一连串城市陷入了核危机。而离当时发生事故的马雅克核设施不远的奥焦尔斯克(Озёрск),至今仍然是俄罗斯最神秘的核污染地区。 奥焦尔斯克这座城市 本就是为在玛雅克核设施工作人员而建的 (图片来自@https://www.atomic-energy.ru/news/2018/06/22/86868)▼ 由此,关于亚曼套山阴谋论的三大要素已经集齐了:乌拉尔山脉深处的高山、与俄罗斯欧洲部分联系紧密、靠近核工业设施。在这样一个地区,出现一个秘密核避难所甚至核武器控制中心,并非完全不可想象。 至少有一群美国人是这么坚信的。 有时候美国人对苏联/俄国的想象 连苏联/俄国人都深感惊愕,反之亦然 (图片:《奇爱博士》剧照)▼ 被带偏的节奏 《纽约时报》发表于96年的那篇报道,至今都还能在它的官网找到,标题就足够耸动:《尽管冷战结束了,俄罗斯却还在修建秘密工事(Despite Cold War's End, Russia Keeps Building a Secret Complex)》。这样渲染恐慌和美俄矛盾的标题,带有浓郁的时代特色,其内容则更是具有冷战遗风。 但却没拿出有力证据,多是猜测 (图片:https://www.nytimes.com/1996/04/16/world/despite-cold-war-s-end-russia-keeps-building-a-secret-complex.html)▼ 文章说道,这处秘密工事早在勃列日涅夫时代就已经开工了。前苏联人修建的不仅有山中的要塞本身,还有配套的铁路和高速公路,这些基础设施至今都还在为基地源源不断地输送着工人和建筑材料。 报道还援引不具名的美国官员的说法,说“俄罗斯人对让我们进入那里并不上心”,并指责俄罗斯国防部“拒绝透露有关项目的任何消息”。整篇报道都是这样的风格,既没有给出什么实锤的证据,也不给出消息源的具体姓名职务,是一份无法证伪也无法证实的猜测。 套娃打开一层又一层,发现里面还藏着苏联领导人? 真的是连自我解体都不能让美国人放心 (图片:Free Wind 2014 / Shutterstock)▼ 但到了报道的后半部分,人物细节却变得丰富了起来。记者把矛头对准了那些主张向新生的俄罗斯联邦提供经济援助的人,个个指名道姓。 要不要援助俄罗斯,是当时美国社会的热门议题。那时很多美国人的思维还停留在冷战中,认为美国无论如何也不应该向这个前苏联的继承者提供任何支持,应该让它自生自灭。但另一些美国高层人士却认为,放任俄罗斯动乱才是对美国利益的不负责,既然可以通过财政援助牵制叶利钦政府,又何必冒险让俄罗斯国内蠢蠢欲动、立场难辨的势力互相乱斗呢? 这,要不要保护我方叶利钦? (图片:Konstantin Gushcha / Shutterstock)▼ 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看,《纽约时报》的这篇报道与其说是在展示真相,不如说是在用一种隐晦的方式参与对俄关系的讨论。他们试图“揭露”俄罗斯拿着援助修碉堡的丑闻,对主张援助俄罗斯的议员形成压力。 没想到的是,这篇报道在实现了短期政治目的的同时,还成为了经久不衰的阴谋论的源头。随着这个故事越传越广,更多的人对乌拉尔秘密基地的存在深信不疑,并穷尽各种证据试图证明这座地下要塞是真实存在的。 有人援引92年巴什基尔地区委员会前第一书记米哈特·沙基洛夫(Midhat Shakirov)的话,说有人正在山区为高级官员建立庇护所。但这位书记其实5年前就退居二线了,苏联解体后更是没有身份,谁能说他不是为了和年轻的记者朋友面前表现一下自己才说了这样的话呢? 在换新上级之前就不再掌权了 若是高度机密的项目 怎会任由退休官员出来宣传呢▼ 有的俄罗斯人会专程去亚曼套山假装徒步,实则是为了调查碉堡建设。但由于这片区域是联邦级保护区,有巡林队和军队巡逻,这些背包客往往会被“请”下山,这似乎是政府欲盖弥彰的证据。 还有人发现苏联时代在这片山区里修建了一个居民点梅日戈尔耶(Mezhgorye),而且一直是封闭行政区(ZATO),其中一定有古怪。而俄官方给出的“铀矿”解释,也仍然没有让这些怀疑者信服。 梅日戈尔耶外的告示 只允许本地居民入内 (图片来自@Chirsibaum / wikipedia)▼ 不存在的地堡 在网上可以天马行空地想象,现实中是不是有这个基地还是需要切实的证据来证明。然而从刚才介绍的这些证据相信你也看出来了,基本都是一些间接的证据,即使是最坚定的阴谋论支持者,也不能斩钉截铁地说亚曼套基地一定存在。人们从卫星图上能看到的,也无非是亚曼套山周边的矿场和那座神秘的梅日戈尔耶小镇。 亚曼套山附近的小镇与矿场 (图片:google map)▼ 相反,不支持这个阴谋论的人倒是给出了不少合情合理的解释,让这个最早由美国报纸发起的“阴谋”看上去不堪一击。 最大的问题,是俄罗斯领导人要怎么到这里避难。 亚曼套山上没有大型机场和铁路,领导人若是想从1300多公里外的莫斯科来到这里,常规的办法就是先坐飞机到乌法,再转公路。而这里唯一的地面进出通道是盘山公路P316,宽度仅能容一辆卡车通过,而且一些苏联时期的路段已经年久失修,根本无法快速通行。直升机倒是另一个选择,但没有直升机能一次续航1300公里,而且它的速度也太慢了。 通往亚曼套的铁路 让人很难联想到这里有人居住 (图片:https://svetan-56.livejournal.com/860602.html)▼ 在洲际导弹的帮助下,现代核战争的响应时间可能只有数小时,领导一路折腾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何况,莫斯科周边从苏联时代开始就修有坚固的地下工事,如此舍近求远不合常理。 即使躲到地下,也要躲到莫斯科的地下 (图片:Lagutkin Alexey / Shutterstock)▼ 另一个问题,是这座山体究竟能不能防御现代核战争的强度。 现代热核武器的威力和精确性,已经和人类真正见识过的“胖子”、“小男孩”不可同日而语,甚至可以多次轰炸同一目标,完全可以做到夷山填海,破坏山体下的隧道结构,堵塞要塞通道。最差的情况,也可以强力干扰基地通信,让转移指挥失去意义。 当然,在这方面最猛的也是苏联/俄国人 (空中的沙皇炸弹仿佛是天灾一般的可怕兵器) (图片来自:wikipedia)▼ 这就涉及最后一个问题了:这座堡垒究竟有没有修建的必要? 领导人庇护所的关键点是保密,否则再精心的掩体也会被敌方“重点照顾”。即使曾经有领导人起心动念,但如今庇护所的位置连报纸记者都知道了,继续修建还有什么意义呢? 事实上,这样的阴谋论从公开的那一刻起,便已经宣告证伪了。 当然,到目前为止,观点的双方都没有完全充足的证据向世人证明自己的观点是准确无误的。这座乌拉尔山脉南端的神秘要塞是不是存在,或许也会一直是一个令人好奇的谜题,围起神秘的面纱任由爱好者们猜测。 流行文化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题材富矿,不少游戏制作公司早就已经行动起来了。在美国射击游戏《使命召唤:黑色行动》中,亚曼套就曾作为苏联基地出现;连俄罗斯作家原著、乌克兰工作室制作的废土风游戏《地铁:离去》中,也有它出镜—— 在游戏中,通往亚曼套的道路▼ 这次躲在这个基地里的,是一群已经丧失人性的俄罗斯食人族。这设计就很乌克兰。 去山里小心被食人族抓住...▼ 参考文献: https://www.nytimes.com/1996/04/16/world/despite-cold-war-s-end-russia-keeps-building-a-secret-complex.html?auth=login-google http://www.spletnik.ru/blogs/vokrug_sveta/151598_no-entry-baza-yamantau https://proufu.ru/news/society/35958-mistika_v_bashkirii_kak_nayti_na_gore_yamantau_bunker_putina/ https://www.globalsecurity.org/wmd/world/russia/yamantau.htm https://kukmor.livejournal.com/2247416.html *本文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识局立场 封面图片:shutterstock@Konstantin Litvinov END 扩展阅读
阅读原文
在看
已同步到看一看写下你的想法
前往“发现”-“看一看”浏览“朋友在看”
看一看入口已关闭
在“设置”-“通用”-“发现页管理”打开“看一看”入口
我知道了
已发送
取消
发送到看一看发送
什么是“乌拉尔秘密基地”?
字
发送中
微信扫一扫
使用小程序
取消 允许
取消 允许
微信版本过低
当前微信版本不支持该功能,请升级至最新版本。
我知道了 前往更新
确定删除回复吗?
取消 删除
知道了
长按识别前往小程序
本站仅按申请收录文章,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若侵权,请联系本站删除
觉得不错,分享给更多人看到
地球知识局 热门文章:
4-12岁孩子学什么?这门课,推荐
黑龙江发大水,淹了俄罗斯
补课色狼,台湾最强
一个编剧被皇帝逼急了能烧出什么瓷器
俄罗斯在远东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粽子节为何会引发地图炮 | 地球知识局
伟大的城市都值得一场伟大的时装秀,那中国的会在哪里?
上海不怕外国人
土耳其军队听谁的?
国内放水果断吗?
地球知识局 微信二维码
分享这篇文章
地球知识局 最新文章
什么是“乌拉尔秘密基地”?
22万人,在香港进退两难
中国在其他国家搞过租界么?
辽上京,重见天日!
什么是新发地?
中国人也能到欧盟工作吗?在欧盟工作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全网首发+全网最低!这套地理童书你值得拥有
印度,“野生便利店”
窒息,美国黑人身上的三座大山
一项超级工程如何加速美国的扩张?
(function(){ var bp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var curProtocol = window.location.protocol.split(':')[0]; if (curProtocol === 'https') { bp.src = 'https://zz.bdstatic.com/linksubmit/push.js'; } else { bp.src = 'http://push.zhanzhang.baidu.com/push.js';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bp, s); })(); (function(){ var src = (document.location.protocol == "http:") ? "http://js.passport.qihucdn.com/11.0.1.js?ba34c9f41d18b62312e960833b3cb4ae":"https://jspassport.ssl.qhimg.com/11.0.1.js?ba34c9f41d18b62312e960833b3cb4ae"; document.write(''); })();